10月1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入准确理解“新矛盾”的重要判断,需要我们从唯物史观认识论出发,抓住现实国情的“变”与“不变”,全面厘清矛盾两个方面的内涵,从而把握勠力同心的奋斗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社会运动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1956 年的中共八大指出: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 年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现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再到新时代“新矛盾”的判断,三次表述总体上呈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问题意识与导向调整。
【参考范文】
深化供给侧改革 提升民众满意度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原来讲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这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反映了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经济建设仍是中心工作,但在新时代更要注重抓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的根源在于供给侧改革的实施。
以产业结构调整,促人民满意小康。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通常所说的内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绕不过的槛。可是纵观目前中国中高层消费群体,中国人跑到国外旅游以及各种节日盛典,大家的消费不少,并且带回来的东西不少,可是为什么综合一年来看,消费就是上不去呢?问题就出在不是需求不足,是目前的消费人群手里的钱用来买有限的东西的时候,人们更在意他的知识产权,在意质量上的好坏,不是马马虎虎能用就能被现在的人满足的,只要人家要稍微好一点的,对,仅仅是“稍微好一点”要了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的命。所以无论是从宏观的角度促经济发展来说,还是微观的产权、质量问题,我们更多的是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焕发企业生机,刺激群众内需。
责任编辑(hnoffc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