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

招考信息报考指导阅读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络课程图书教材申论批改1对1公开课返回首页

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下基层何以变成“混基层”?

推荐: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汇总2018-01-19 09:10:54 |来源:湖南中公教育

【背景链接】

随着国家对新选拔任用干部基层工作经历更加重视,一些地方对基层工作经历年限作了明文规定,或者对有基层经历者予以政策倾斜,许多公务员都积极到基层积攒经验,甘愿过着“假装在基层”的生活,一改“往上走”的直线升迁模式,而是选择“先下去、再上来”的曲线模式,“下基层”成为“混基层”。

【面试热点预测】

随着国家对新选拔任用干部基层工作经历更加重视,一些地方对基层工作经历年限作了明文规定,或者对有基层经历者予以政策倾斜,许多公务员都积极到基层积攒经验,甘愿过着“假装在基层”的生活,一改“往上走”的直线升迁模式,而是选择“先下去、再上来”的曲线模式,“下基层”成为“混基层”。对此现象,你怎么看?

【中公解析】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基层环境艰苦,无疑是“知劲草”、“识诚臣”、“鉴能臣”的宝地,所以国家才会鼓励干部下基层,将下基层作为干部提拔上升的依据之一。然而,当前的不少现象表明,下基层已经变了质,变成“混基层”,这无疑让人痛心,更加深了对党员干部的质疑,亟待清理,避免基层干部整体“污名化”。

在某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实践锻炼不是去“镀金”,更不是去走过场等着提拔,实践的主要目的是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大事难事看胸襟,逆境顺境看襟度”。习总书记是下基层的典型代表,鼓励党员干部要多到地方和基层一线工作,同基层干部和群众一起摸爬滚打,时刻强调着下基层的重要性。总之,下基层对于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增长领导才干、积累实践经验、加快政治成熟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却出现不少“混基层”的现象,不少下基层历练的干部“坐豪车”、“挂虚职”、每天上班就是走走形式,“晃一圈”、热衷开各种“欢迎会”“欢送会”等等,而最终他们一般都能得到借调、升迁,反观真正在基层做实事的干部,能真正借调或升迁的少之又少,使原本为历练干部、夯实基层的倾斜政策成为“混基层”干部的“跳板”,这势必对给基层建设、其他基层干部的心理、群众的信任、和党的形象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也容易引起对于用人机制公平性的质疑。

从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来看,“混基层”就是一种变相的人事腐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少数党员干部思想不纯。不为解决群众问题想法设法,却为自己升迁钻制度漏洞,思想品行不端正。二是对党员干部升迁审核不严、标准不严。在升迁依据方面,着重政绩和评价,缺少必要的考察,让下基层干部重人脉和形式,不重实干;三是对下基层干部监管不严。对干部停留在“重选轻管”的阶段,对于下基层历练不管不问,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四是相关机制不完善。对于下基层干部缺少必要可行的考核评价、制度约束、监督检查及责任问责,导致下基层流于形式。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下基层,不知群众之疾苦,虽然下基层成为“混基层”,我们绝不能否定其积极意义,要真正让党员干部争相下基层,而非“混基层”,则需要强化干部管理、落实主体责任、严格升迁标准、加强思想教育、完善党内外监督,及时清理与表彰、严格监管与惩处,才能让鼓励下基层成为利民的好政策,而非利己的坏政策。

 

相关文章:

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时间_面试公告通知汇总(湖南地区)

2018国考笔试成绩查询预约提醒

相关阅读:

国考面试技巧 国考面试模拟题 历年面试题目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请访问: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汇总 国家公务员面试备考专题

湖南中公教育提示您:考生可关注湖南中公教育官方微信(微信号:hnzgjy),或联系在线咨询QQ进行咨询→点这里咨询

责任编辑(hnoffcn3)

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文章推荐
考试提醒
重点推荐
视频专区
推荐课程
最新活动